解析《考试说明》 整理并分类要点
锦绣中学教会处主任,数学教师陈雄杰老师说,杭州是教育发达区域,这么多年的 数学卷,与全国各地的中考卷横向比较,水平一定算高的,所以考生和父母极少会去关注或质疑信度、效度,大伙最关心的是考试的困难程度。程度最好,对数学学习有非常大自信心的考生期望困难程度大一点,便于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,打造我们的优势,多数考生和父母则害怕考试会太难,这门学科拖了总分的后腿。
其实客观规律需要中考的困难程度控制在0.65-0.70,也就是平均分在78-84分对高中生源的选拔比较有利,因为杭州区每年参加重高保送和部分职高提前 的毕业生不参加中考,所以实质的困难程度控制在0.7-0.75对各方面来讲,是很容易同意的。目前大家听到比较多的信息是2008、2009年的 卷偏难,2011年的困难程度控制到2007、2010年的水平应该是中考数学命题小组的愿望,也是一线数学教师们的愿望。
中考试题命题有其原则需要,一般有以下几条:
1. 课程标准、教学需要、考试说明;2. 控制困难程度,调节效度、保证信度;3. 科学规范、语言简洁、长度适中;4. 突出重点、着重三基、兼顾覆盖;5. 背景设计力求公平、贴近、实质;6. 力求原创、防止陈题、离得远远的资料。
命题组会依据这类原则拟定命题计划,计划会以常识内容双向细目表来呈现,比如下表就是2007年数学中考命题的常识内容双向细目表。
这个表中的常识范围;、内容;及报考条件;完全是从大家每位考生手里的《考试说明》中截下来的,截的过程中还遵循了重点只不过重点考;的原则。不过,大部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投身于题海,几乎做遍了近两三年全国各地中考卷上的典型题,做得多,做得好便成了复习得好的标志,忽视了对《考试说明》的解析。陈老师觉得,学生还是要对考试内容做到心中有数,要做好两件事情:一是认真解析《考试说明》,对其中涉及的要点进行整理和归类,绝不可以留下常识盲点。
讲课结束,父母围着讲课老师有问不完的问题。
有的训练中不太出现的题目 也会考
比如2007年杭州中考数学卷中的第18题